• 2021年第23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百年历史演进

      2021, 23(3):1-9.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01

      摘要 (120) HTML (0) PDF 994.43 K (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The accurate judgment of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facing Chinese society has always been the basic premise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formulate a correct political route. In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the CPC’s cognition of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as a whole, has experienced an evolving from right to wrong, and then from wrong to right. Centered on the solution of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s, the party has formulated five political rout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in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which re? veals the core clue of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centenary cau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presents a big picture of identifying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s, clarifying the central tasks, formulating political routes and implementing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olitical rout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and the profound grasp of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new era have provid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五大转折点

      2021, 23(3):10-14.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02

      摘要 (117) HTML (0) PDF 718.49 K (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历史性转折,以往论者一般认为有三大历史性转折。从百年党史角度看,应有五大历史性转折:革命低潮的历史性转折、生死攸关的历史性转折、胜利前夕的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折、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转折。每一次历史性转折都具其转折意义,从历史性转折的视角总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成功的最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基本经验

      2021, 23(3):15-20.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03

      摘要 (21) HTML (0) PDF 794.67 K (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升,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主要包括:坚持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是基本前提,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关键所在,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是根本立场,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全面领导是重要法宝等。

    • 中国共产党推进百年社会革命的重要经验

      2021, 23(3):21-25.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04

      摘要 (122) HTML (0) PDF 728.03 K (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就是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不断推进社会革命的历史。回顾百年奋斗历程,党在领导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艰难曲折和困难,更取得了非凡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推进百年社会革命的重要经验可概括为"五个坚持":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原则,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牢牢把握革命的正确方向;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品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和发展社会革命的行动指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全部革命工作之中;坚持独立自主基本方针,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革命发展道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基本方略,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 中国共产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2021, 23(3):26-32.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05

      摘要 (194) HTML (0) PDF 901.07 K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意识形态风险是指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健康发展,致使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遭受损失破坏的可能性及对这种可能性的认知与判断。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不断探索意识形态建设规律,成功抵御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风险挑战,积累了丰富经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增强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与水平、通过意识形态教育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维护群众利益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抵御意识形态风险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满足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来夯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

    • >政治与哲学研究
    • 现代新儒家的话语自觉研究

      2021, 23(3):33-38.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06

      摘要 (174) HTML (0) PDF 820.13 K (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代新儒家的话语自觉表现在应对西方话语挑战的责任感、积极推动中国哲学话语的现代转型和传播中国哲学话语的实践活动三方面。他们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反对抛弃民族传统文化,反对全盘西化论,反对将西方文化看成现代化的唯一范式,他们有复兴中华文化的高度责任感与强烈使命感。他们提炼了中国哲学的标识性概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现代中国哲学话语体系,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他们传播中国哲学话语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出版著作、办杂志、国内外讲学、办书院、参加国际会议等。他们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当前打造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推动中国哲学话语走向世界提供了直接经验。

    • 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流变与破产

      2021, 23(3):39-43.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07

      摘要 (65) HTML (0) PDF 713.38 K (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新自由主义思潮一直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一种西方社会思潮,在中国提出了种种话题和争议,严重干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进程。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批判一直是我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界重点关注和研讨的内容之一。针对新自由主义自身内涵的演变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具体实践,我国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点,先后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政治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以及对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错误认识。可以说,对新自由主义的辨析和批判贯穿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 中国共产党领导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2021, 23(3):44-51.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08

      摘要 (123) HTML (0) PDF 1007.35 K (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闽西对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了有益的探索。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军阀在意识形态上对闽西人民的蒙蔽,使中国共产党建设闽西苏区意识形态上呈现出"破"与"立"的对立统一特征。因此,党在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上,一方面进行意识形态革命,摧毁旧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的经济基础、肃清旧社会旧思想、与国民党军阀展开思想斗争;另一方面建立苏维埃政权、建设新文化、提升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能力,确立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此,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以革命歌谣为宣传方式,以政治和经济利益为引导,以教育为主渠道,以法律、法规为保障等措施。

    • 《共产党宣言》的社会治理思想解读

      2021, 23(3):52-57.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09

      摘要 (28) HTML (0) PDF 754.45 K (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虽然诞生于170年前,但其阐述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共产党宣言》鲜明地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主张向以"自由人联合体"为特征的共产主义社会前行。《共产党宣言》内涵丰富,其中的基本原理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当代,我们有必要从社会治理的角度重读《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对未来社会的构建中总结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稳定、社会基本制度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思考,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及其时代启示。

    • 青年作为实现民族复兴先锋力量的三重逻辑

      2021, 23(3):58-62.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10

      摘要 (122) HTML (0) PDF 721.00 K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一论断不仅基于人的成长发展规律,而且有着深刻的理论、历史与现实逻辑。就理论逻辑而言,"时代的性格主要是年轻人的性格""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就历史逻辑而言,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革命事业中,青年"起了先锋队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改革开放中,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先锋";就现实逻辑而言,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时代,正在继续充分发挥着青年所特有的积极作用。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镇化:共生关联与空间差异分析

      2021, 23(3):63-70.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11

      摘要 (67) HTML (0) PDF 1.03 M (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冒进式的土地城镇化是影响人口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从"人口结构水平、人口素质水平、生活质量水平、土地规模水平、土地投入产出水平"五个维度,构建适合新时期"人口—土地"城镇化共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人口—土地"城镇化共生发展的现实效应水平以及波动效应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发现,自2006年以来,江苏省"人口—土地"城镇化共生水平虽然逐年平缓提高,但区域间的共生水平依然是不平衡的,呈现从南向北的阶梯性递减趋势,并且苏北地区均衡度较低。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统一"人口—土地"要素市场,从而推进城乡融合共生发展。

    • >法律与社会研究
    • 疫情下慈善信托税收优惠问题之思考

      2021, 23(3):71-76.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12

      摘要 (119) HTML (0) PDF 765.12 K (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冠疫情下慈善的困局,使新兴的慈善信托进一步为人所知,虽然2016年新出台的《慈善法》优化了大部分之规定,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我国慈善信托税收优惠目前仍存在税收优惠主体范围过窄、缺乏具体税收优惠的规定及重复征税等问题。为了慈善信托能够在疫情下或者其他慈善事业中发挥应有优势,我国应当完善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明确将信托公司纳入税收优惠主体范围、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具体规定的配套规范性文件,并通过贯彻实质课税原则来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

    •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雇员个人信息保护

      2021, 23(3):77-82.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13

      摘要 (194) HTML (0) PDF 816.43 K (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智能的职场应用给雇员个人信息保护带来危机,无处不在的信息收集使雇员沦为"透明人"。过度监控带来隐私侵权风险,信息的不合理利用使雇员遭遇不公正对待,而人工智能本身的局限性可能引发算法歧视。雇主管理权对雇员个人信息权构成制衡,但雇主对雇员个人信息的收集利用不能超过合理的限度。对此,针对雇员个人信息的保护可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多环节展开,贯彻知情同意原则,在算法中植入隐私保护设计规则,加强信息保密并赋予雇员删除权,同时促进行业自律组织和政府机构的监管。

    • >“航空·航天·民航”研究
    • 航空器“流押契约”的正当性及立法路径的选择

      2021, 23(3):83-90.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14

      摘要 (188) HTML (0) PDF 918.09 K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押契约禁止的立法目的需要修正,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流押契约对债务人(抵押人)未必会造成不利益,其本身的一些积极价值需要重新评估和重视。航空器流押契约的存在具有必要性,是强化债权人利益保护、增强债权人融资信心的需要,是私法自治原则的落实、符合法律的效益价值追求。因此,我国立法应顺应时代的立法趋势,确认航空器流押契约的效力,同时建议通过引入一个特殊的撤销权对其潜在的消极效应予以抑制。

    • 中美欧民航空勤人员执勤制度比较及其启迪——以劳动者工作时间规制为视角

      2021, 23(3):91-98.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15

      摘要 (35) HTML (0) PDF 872.65 K (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中、美、欧民航运行规章为样本,对空勤人员执勤时间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与美国和欧盟相比,中国对于民航空勤人员飞行时间、累积飞行时间、飞行执勤期、累积飞行执勤时间、执勤期及累积执勤时间等工作时间的限定规范较为粗糙简略,如对累积休息期和在昼夜节律低窗期(WOCL)执勤等均无明确规定,仅将非扩编飞行机组的报到时间分为12种情形,以"日历月"为周期核算值勤时间,未来修订民航运行规章时应予改进;目前中国在飞行机组成员和空乘人员值勤时间要求上差距过大,明显对后者不利,应借鉴欧盟在对二者实行一体化保护立法的同时,加大空乘人员值勤时间限定力度。

    • >高等教育研究
    •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高校党风廉洁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1, 23(3):99-105.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16

      摘要 (195) HTML (0) PDF 927.15 K (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信息计量学中的相关定律,利用Excel和Note Express作为文献处理工具,对中国知网1990—2019年高校党风廉洁教育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从文献信息增长、期刊分布、研究机构分布、区域分布、项目资助、作者群体、关键词词频等方面反映了当前我国高校党风廉洁教育研究的基本状况,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党风廉洁教育研究展现了良好发展态势,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征,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具有较高的学术关注度,但尚未形成较成熟的规模和较稳定的研究群体,党风廉洁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途径及创新、教育质量评价、教育文化生态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 用有温度的中国故事讲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

      2021, 23(3):106-112.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17

      摘要 (122) HTML (0) PDF 911.37 K (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面对全球化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升级、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深化发展等现实境遇,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把握时代脉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发挥其"主渠道"和"微循环"的强大动能,讲好有温度的中国故事,做到选材引人入胜,内容思辩明理,过程循循善诱,情境入脑入心,引领当代青年更主动和更自觉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理解中国,培育出具有中国温度、中国气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基于大学学科布局视角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实证研究

      2021, 23(3):113-118. DOI: 10.16297/j.nuaass.202103018

      摘要 (190) HTML (0) PDF 940.39 K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大学学科布局,呈现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发展;重视成果转化、强化实践培养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将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形成行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大平台,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科布局调整为实证案例,将该校光学工程、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研究生作为调研对象,以发明专利和学术论文为观测点,对比两个学科布局调整前后研究生的创新探索能力,结果表明两个学科的研究生在学科布局调整后,其科研创新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提高,科研内容具有学科交叉性,科研方法得到进一步拓展。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对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期培养出坚定特色、强化应用、注重交叉的研究生人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