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0(2):1-8.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01
摘要:习近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在传承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智慧,吸取西方政治文明中国家治理的有益经验,深切考量我国国家治理层面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民生福祉为价值旨归,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依法治国为重要抓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保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内容的国家治理思想。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为我们正确解决我国国家治理领域中的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18, 20(2):9-15.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02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现实背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开辟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 20(2):16-20.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03
摘要:《吕氏春秋》的治国思想突出强调道德在其中的不可缺失性。《吕氏春秋》反思了秦国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重法制、轻道德、漠视民众生命"之治国传统,深刻地认识到道德在治国诸因素中的基础性和优先性地位。《吕氏春秋》以"法天地"转化和代替了"以德配天"的德治根据,其"顺民得民"的思想是对孟子民本思想的直接继承,成为德治思想得以传承的主要基调。《吕氏春秋》"以道德为标的"治国理念的形成对当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启示。
2018, 20(2):21-25.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04
摘要:独立自主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华民族在实践中一以贯之的理念。只是在不同时期,中华民族面对的具体历史任务不同,独立自主也就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总体而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精神历经了三个历史发展形态:古代的独立和自主精神,近代"救亡图存"的独立自主运动,当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独立自主思想。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始终坚持自立、自主、自强的独特精神。
2018, 20(2):26-30.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05
摘要:友善即友爱和善,是人类追求的重要道德品质。友善不仅是人际和谐的润滑剂,也是生态型和谐社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道德基础,具有丰富的生态内涵。从个人层面来看,友善品质是生态型和谐社会形成的道德基础,从社会层面来看,友善品质有利于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构建生态型和谐社会,可以从友善的类属性、群体属性和个体属性等几方面入手,全社会应凝聚普遍的生态共识,国家需大力推进生态友善建设,个体要自觉践行环境美德,树立环境美德理想。
2018, 20(2):31-36.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06
摘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范式,非权力行政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一般而言,非权力行政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即公私法的复合性与意志的双向性,但在行政实践中,其实施存有一定的现实困阻,表现在法律依据不足、程序机制不健全、裁量权被滥用、"名"与"实"错位等诸多方面,而有效化解非权力行政这些困阻的最好选择,就是把其纳入法治轨道,施以必要的法律规制。
2018, 20(2):37-40.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07
摘要:"鞍钢宪法"之合理内核即"两参一改三结合","鞍钢宪法"之合理内核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视域审视了"鞍钢宪法"合理内核之价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了民主思想的飞跃;彰显了人的主体性;丰富与发展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实现了从合力论到和谐力论的飞跃;对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018, 20(2):41-45.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08
摘要:法益可恢复性犯罪为一新型犯罪概念,基于鼓励犯罪人即时恢复法益、保护被害人的合法利益的刑事政策考量,可通过增设"特殊中止"的规定以实现法益可恢复性犯罪与现行刑法体系的协调。法益可恢复性犯罪作为新概念具有宽刑化和出罪的功能,须严格界定其存在范围和成立条件,从法益可恢复性犯罪的存在范围来看,人身法益不可恢复,以暴力的方式进行的犯罪应区分对待。法益恢复的时间应以一审定罪宣判时为限,行为人应存在恢复法益损害的主观表现,受侵害法益应为显著轻微且可恢复。
2018, 20(2):46-53.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09
摘要:土地空间的保护与利用依赖于自然与社会系统要素,由此产生不同区域土地功能的差异化;在其差异化定位的基础上,土地可以根据功能进行差异化分区,对于历史文化村镇而言就可以制定相应的土地功能差异化保护性政策,甚至可以进行创意改造利用。广东梅州侨乡历史文化村镇根据自然与人文、社会历史与文教、经济产业与交通等土地空间系统因素,在政府重视、村民参与、发挥侨乡特色的同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差异化土地利用及文化保护。
2018, 20(2):54-58.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10
摘要:民用无人机的迅猛发展急需法律规制,民用无人机法律规制基本问题包括规制主体、原则、内容、体系等。规制主体需要明确和协调,兼顾安全与飞行自由,平衡管制与促进产业发展原则,注重社会利益,协调性是重要的规制原则。民用无人机规制内容包含动态法律规制与静态法律规制。民用无人机法律规制需要以法律为核心、行政法规、行业规章、实施细则、产业政策和地方法规共同组成的法律法规体系。
2018, 20(2):59-63.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11
摘要:无人机致害具有多发易发、难以防范与控制等特点,我国现行法律责任规制体系中并未有专门针对无人机致害责任的规定,考虑到无人机的应用热度不断升级,有必要在现行制度框架下理清各类无人机致害情形的民事责任,明确不同情形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问题,以实现纠纷争议的有效公平及快速解决和对未来新形态无人机侵权事件的有效应对,实现当事人权益保护与社会发展利益保障间的公平。
2018, 20(2):64-70.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12
摘要:无人机行业的兴起,对无人机管理、无人机立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虽然世界范围内对无人机立法的探索已经有十余年,但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国家、国际组织仍然在探索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比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最新的无人机立法概况,共同探讨无人机立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8, 20(2):71-76.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13
摘要:文化转向后,译学界中翻译理论的发展如沐春风,"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的引入,使得翻译研究向更多视角延伸。"红色"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其外译往往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而这种使命与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不谋而合的任务与目的。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译介到美国市场的"红色"小说,其价值与意义值得探讨与借鉴。在布迪厄的翻译社会学看来,译者是带着"惯习"、各种"资本"、"幻想",在权力场中"争斗",进而所形成的翻译"场域"。试从布迪厄社会学翻译理论出发,结合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其提供个案例证。
2018, 20(2):77-80.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14
摘要:On Transition Ritual of Women in MO Yan's Jinyi
2018, 20(2):81-84.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15
摘要: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成熟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都是校本的和特色化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紧围绕自身的国防科技特色和优势,充分整合航空航天民航学科的优质资源,深入贯彻学校育人理念,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校本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得以加强,广大研究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质得以提升。
2018, 20(2):85-88.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16
摘要: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系统内外机制同向同行释能的建构过程。将空间转向概念和共同体概念引入高校立德树人体系,可为构建家校政社企外部协同机制和立体交互的内部整合机制提供解释框架。立德树人内外机制的共生共为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开启了新视界和新思路。
2018, 20(2):89-92.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17
摘要:伴随着网络及智能手机的发展,"食指文化"很快被"拇指文化"所取代。"拇指文化"的出现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大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不足、现实交往淡化以及隐形逃课问题突出等消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监管力度不够、校园生活与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及学生自身自制力差。通过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丰富校园文化与课堂生活以及增强学生自制力来应对,从而消除"拇指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2018, 20(2):93-95.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18
摘要:大学生入党前培训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评价工作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和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针对国内大学生入党前培训工作存在的高质量师资缺乏、课程设置随意、培训形式传统、考核方式单一、过程控制松散、后期评价缺乏等问题,借助CIPP模型从培训前、中、后三个阶段对培训评价体系进行了完善,并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工作原则。
2018, 20(2):96-100. DOI: 10.16297/j.nuaass.201802019
摘要:生涯混沌理论揭示了生涯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诸多生涯辅导的新理念。混沌现象在青少年生涯心理上多有体现,具有主动适应性、不确定性、开放性、初值敏感性和分形等特性。青少年生涯辅导应顺应时代变革做出策略调整,包括:提升生涯适应力,接纳不确定性,完善心理资本,善用机会因素及整体看待生涯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