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7(4):1-4.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01
摘要: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是建立在交往行为理论体系下的,他试图通过对失落的启蒙理性的反拨,建立一种"新理性"图景下的合理化科学技术发展路径。他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必须祛除种种弊端,成为符合人道要求的社会进步力量。不过,在肯定其批判理论的当代效应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审慎观察哈贝马斯理论建构的偏颇之处。
2015, 17(4):5-8.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02
摘要: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将中共"七大"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考察,中共"七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和第一理论成果成熟的标志,是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2015, 17(4):9-13.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03
摘要: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承担着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功能,作为公共生活的空间载体,是公民之间围绕公共利益展开对话、协商、批判和讨论,形成独立的公共舆论的场所,具备"公共领域"的特质,是公共领域的空间表现形式。通过广场空间,公民表达政治诉求,争取政治权利,对政治认同与政治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广场与政治权力密切相关,空间是一种权力的表达,不同的权力形式塑造出了不同的空间,政治权力形塑广场,政治体制是政治权力的外在表现,广场空间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折射出政治体制的转变。
2015, 17(4):14-20.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04
摘要:从系统耦合的视角,构建"文化产业集聚—城市化"系统的耦合模型,并使用2003—2013年中国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经济区3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文化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耦合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耦合度优于珠三角经济区,已经由颉颃阶段过渡到磨合阶段;三大经济区的耦合协调度虽然均已从低度协调阶段过渡到中度协调阶段,但波动幅度较大,说明文化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文化产业集聚综合序参量与城市化综合序参量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相对不足,滞后于城市化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城市化建设中,应重视文化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耦合互动发展。
2015, 17(4):21-28.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05
摘要:选取国内27个省份1995—2012年相关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FDI、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三者之间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并采用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分析。研究表明,FDI对碳排放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先促进后抑制效果,且抑制效果具有逐渐增强态势,表明未来中国吸收外资更应该注重质量;碳排放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故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单向的促进效应,但这种效应具有减弱的趋势,表明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过度依靠外资,需加快经济转型,让本国的资本充分涌动,助力中国经济跨越发展。
2015, 17(4):29-32.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06
摘要:我国虽有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但适用率不高。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主观方面是过失。是否危及飞行安全应通过风险评估体系,由法官根据案件事实情节和科学因果法则判断。该罪中的严重后果不包括被施暴者的死亡重伤,但包括航空器内其他人员的死亡重伤。
2015, 17(4):33-37.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07
摘要:为适应中国航空运输业、航空产业发展的需要,航空仲裁机制在中国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仍面临与现行法律的兼容、仲裁机构之间的协调、航空仲裁的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困境。考虑到仲裁机制一般发展规律、航空仲裁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的法律政策环境、市场状况,仲裁机构及仲裁员的专业化、争议解决程序方式的国际化、开展国际性合作的常态化以及与司法解决机制的协调化将是航空仲裁机制在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2015, 17(4):38-44.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08
摘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进行政府职能定位的逻辑基础,在我国特殊国情下,"市场失灵"还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这也为政府的介入提供了特殊的依据。作为市场的必要补充,政府干预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妙方,过度干预也让人们对政府的重要性心生疑虑。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行政管理职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等问题。
2015, 17(4):45-48.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09
摘要: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自律性发展阶段初期,也是一个适应社会转型的道德社会化过程,是人生道德社会化的关键期。研究表明,大学生现代道德人格的形成,受到社会、学校、家庭、自我等要素影响。基于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与改革发展,要对大学生现代道德人格进行社会重塑、学校重塑和自我重塑;即重视社会支持的宏观环境、社区管理的中观环境、家庭教育的微观环境等社会重塑,强调教育创新与目标重构、制度建设与文化传承、德育教育与教研教改等学校重塑,推进坚持追求价值目标、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努力锻造理想人格等自我重塑。
2015, 17(4):49-53.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10
摘要: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在不脱离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上研究个体心理机能的发展。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来解读社会文化理论,可以发现:语言工具对个体认知发展具有初始状态敏感性;支架式教学和社会互动是影响最近发展区的吸引子;语言与思维的变异性体现了个体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性;语言的内化是动态的非线性过程。
2015, 17(4):54-57.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11
摘要:死亡的厄运总是降临在维昂作品中的人物身上,这不仅与作者自身的疾患有关,更是他所经历的战争年代所造成的。显然,其作品中人物死亡现象背后隐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憎恶以及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慨。人的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然而,受弗洛伊德和啪嗒学的影响,维昂作品中的人物死亡似乎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
2015, 17(4):58-62.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12
摘要:铁凝在《玫瑰门》、《大浴女》和《笨花》等长篇历史小说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女性叙事立场。在对女性生存关注和内省的同时,以一种"第三性"的目光,凭借女性完成对社会现实或文化积淀的表达。家庭的影响,自身的经历和文学创作观念,以及对多重自我身份——女性身份、作家身份、政治身份的认同,是形成她这一独特叙事立场的重要原因。其文本的双重性,折射出女性和超越女性的双重意蕴。
2015, 17(4):63-68.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13
摘要:《丰饶之海》是三岛由纪夫最后一部长篇巨著,共分为四部:《春雪》《奔马》《晓寺》和《天人五衰》。其中第四部《天人五衰》在为小说收尾的同时,也为三岛由纪夫本人的创作和人生收了尾。佛教中"轮回"的概念是从第一部《春雪》开始就涉及到的贯穿整个《丰饶之海》的主线。虽然有轮回的主题贯穿始终,可是贯穿四部小说的主人公本多繁邦穷其一生都在确认一个谜题:是否真的有轮回一说?这成为本多挥之不去的心病,并且为此而奔波。可以说,这也是作家三岛心里的疑问。对《天人五衰》进行解读,找到三岛由纪夫文学写作的主题,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提供借鉴。
2015, 17(4):69-73.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14
摘要:《无锡景》是江南民间小调,全曲生动地介绍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与特产,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民族音乐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5, 17(4):74-78.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15
摘要:"正奇"观是刘勰《文心雕龙》中一对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这一概念的形成受到先秦诸子有关论述的影响,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从思想内容角度看,刘勰肯定正而基本否定奇,而从艺术形式角度看则客观地承认奇的手段能为正的内容服务。刘勰对正奇关系的探讨为正确评价当时文学中的新变提供了较为客观的标准。
2015, 17(4):79-83.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16
摘要:艺术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理工科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而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缺失,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自身需要使得艺术教育具有必要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结合学校特色,努力探索并逐渐建立了多元型、立体化、开放式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理工科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需要学校重视,需要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应该是全面渗透的教育,需要与科学教育协调发展。
2015, 17(4):84-87.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17
摘要:微信凭借自身功能和独特的魅力成为影响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新媒体工具。运用微信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着:教育者对微信认识不足、微信对教育者的工作带来挑战、学生正确使用微信的意识亟待增强、教育内容吸引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等困境。因此,树立微教育理念,打造专业的微信教育队伍,构建教育微信平台,丰富教育内容是运用微信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5, 17(4):88-92.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18
摘要:校训是高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对江苏高校校训的词频和编组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文化的生命周期包括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其传承与变革存在校训驱动机制、制度驱动机制和个人驱动机制。大学校训一方面要继承院校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地传承与变革,从而保持校训应具备的文化生命力,并由此凝聚人心,最终为学校发展增添助力。
2015, 17(4):93-96. DOI: 10.16297/j.nuaass.201504019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而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路径范式的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提升,其自身有着内在的优势与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生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当中,它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提升还面临着主流价值观不"硬"、不"明"以及不"畅"的现实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