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16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政治与哲学研究
    •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误读与批评——基于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2014, 16(2):1-6.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做过多种理解,但是如果不能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去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无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以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为例,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如何误读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在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这一文本中,施密特从经济学的视域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对自然的分析重新厘清什么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施密特准确地捕捉到了马克思的理论所面对的工业社会的背景,并基于这一理论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这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是重要的理论场域的转换。但施密特仅仅看到的是经济运行的现象层面,没有能够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角度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在很多地方,施密特误读了马克思,这源于施密特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的肤浅的理解。

    • 关于“理论自信”的再思考

      2014, 16(2):7-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将不断增强自己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其中,理论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理论自信并非深奥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可以从回忆中、实践中和实际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现实话题。实事求是是理论自信的精髓,以人为本是理论自信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是理论自信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特色是理论自信的现实形式,"五位一体"建设是理论自信的实践导向。

    • 美德伦理视阈下的慷慨德性探析

      2014, 16(2):12-15.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慷慨是亚里士多德列出的一项与财富有关的重要的道德德性,讨论慷慨问题的逻辑起点是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理论链条中对至善的思考和规定。慷慨是一种给予财富的适度,其中体现了深刻的实践理性智慧。美德伦理的旨趣是生活目的及其整体关怀,在美德伦理视阈下探讨慷慨,意在纠正人们认识和把握慷慨这一美德走入的误区:慷慨不是规范上的应该而是基于生活意义上的至善追求。

    • 基于非洲安全问题上的中欧政策比较研究

      2014, 16(2):16-20.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与欧盟在非洲是有共同利益的,这个共同的利益就是非洲的和平与发展。而对于维护非洲的和平与稳定这样一个话题来说,很明显中国与欧盟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中欧对于推动建立和平与稳定的非洲都拥有坚定的意志,在政策层面都有了相应的安排,只不过在对非安全合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上,各自拥有不同的诉求。中国在这一地区拥有非常重要的国家利益,因此参与该地区国际层面的合作,并拥有与其实力相配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是中国的核心诉求。所以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等国际行为体开展任何层面上的合作的前提,就是对中国核心诉求的尊重与理解。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

      2014, 16(2):21-25.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1995-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整体较低,距离最优前沿面尚有近50%的改善空间。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最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较低,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动特征:一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线性上升趋势,在不同空间上呈现特定的规律:东部地区按二次曲线规律增长,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按线性规律增长。二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差异性呈线性收敛趋势,而东部地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都按二次曲线规律收敛。运用技术无效率函数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空间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制度变迁、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变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对各区域提升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借鉴电商信贷模式 再造泉州金融改革活力

      2014, 16(2):26-3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里巴巴电商信贷模式极大地改善了资金配置的效率,其效率改进机理是:多重筛选机制解决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风险评估与分散机制平抑信贷风险;市场运营互联网化,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信息化技术催生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等。金融抑制导致资金配置低效率,泉州金融改革归根到底要解决实体企业融资定价问题及融资效率问题。推进泉州金融改革可以借鉴电商信贷模式,再造效率、增强活力:整合大数据,实现对电商信用的认可;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融资模式与产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强风险控制;完善市场机制,保障平等享有金融服务。

    • 基于三维视角的中国金融支持城镇化分析

      2014, 16(2):32-38.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镇化建设既是中国最大内需潜力所在,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基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三维视角研究金融对城镇化的支持效果。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的扩张在推动城镇化进程方面是低效的,金融效率的提升是发挥金融体系对城镇化支持作用的核心与关键。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建设新型城镇化提供充足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中长期金触机构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开发性金融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探索农地金融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引导的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为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 >法律与社会研究
    • 个体教育社会化延长与当代人之生存境遇

      2014, 16(2):39-45.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性的影响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使得当代个体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教育社会化的延长。具体表现为:相较于以往时代,当代个体要经历更长的体制化教育历程,不得不背负"学习"的重担,导致后续社会化任务完成时间的延迟。由于教育社会化的延长,造成了当代个体独有的生存境遇。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府责任探析

      2014, 16(2):46-48.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在政府主导下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与政府责任缺失有关,主要存在制度和政策供给的缺失、政府职能缺位、管理方式单一、文化引导缺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明确自身责任,切实履行职责,通过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助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航空·航天·民航_航空法治问题研究
    • “天空开放”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产业成长路径研究

      2014, 16(2):49-54.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天空开放"已成为我国民航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民航运输产业成长主要依靠"产业自驱因子"、"环境驱动因子"及"天空开放"的推动。依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民航运输产业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后成熟期。产业不同发展阶段成长驱动因素不同。从产业规模、产业技术与产业组织三方面判断,我国民航运输产业目前处于成长期。民航运输产业现阶段应从加快政府角色转变,提高行业资源配置能力,打破航空要素市场垄断,增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制定系统的国际航空运输服务贸易政策等方面推动产业成长。

    • >语言文学与艺术研究
    • 后殖民生态批评:起源、核心概念以及构建原则

      2014, 16(2):55-59.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批评视角,后殖民生态批评具有鲜明的多学科性、跨学科性和兼容性,是后殖民批评内部"环境转向"和生态批评内部"后殖民转向"共同推动的结果。该学说的构建拓展了后殖民和生态批评两种理论的话语空间和研究内容,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策略和研究范式,并赋予相关文本崭新的内涵。

    •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欲望化叙事

      2014, 16(2):60-64.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历史主义小说引发文坛关注的一个因素是其独特的欲望叙事方式。传统历史小说中,历史的叙事是受控于意识形态的。新历史小说家不再受意识形态的约束,表现出质疑和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大胆地呈现个人化的生存、情感、权力、暴力等方面的叙事。新历史小说的欲望化叙事迎合了读者的需求,同时也与西方一些后现代文艺思潮的涌入有关。新历史小说欲望书写多从人性的角度切入,反映了人性解放的追求,一定程度上也窥见了历史的脉搏和精神,但也存在着与传统艺术精神背离,显得较为低俗和肤浅。新历史小说欲望化的叙事方式是短命的,当读者对这种欲望化叙事厌倦的时候,其叙事也自然纷纷转型,新历史小说家们只得寻找新的适合文学创作的叙事方式。

    • 海因里希·伯尔的人道主义美学思想及其文学镜像——基于作家的后期作品《女士及众生相》

      2014, 16(2):65-68 78.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伦理学、美学与文学的融合使得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人道主义美学思想具有多维的扩张性。伦理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美学本源的感性感知因素都为他的文学创作印上伯尔式的独特烙印。作为文学宣言,伯尔在《法兰克福讲座》中系统且开放性地阐释了他对人道主义美学的认知。与其前、中期废墟文学创作的写实特点相比,其后期的作品呈现出在现实中虚构乌托邦的特点。尤其是伯尔的后期作品《女士及众生相》是其创作的集大成之品。该作品不仅镜像式地反射伯尔的文学理论思想,还明确地将女性乌托邦演绎为其社会批判的出口。

    • 海伦娜的“心盲”与姜长安的“心锁”——比较《午间女人》与《金锁记》中两个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

      2014, 16(2):69-72.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午间女人》中的海伦娜本是一个聪明伶俐,坚韧顽强的姑娘,但在经历了接二连三的人生变故后逐渐失语,变成了一位"心盲"的女性;《金锁记》中的姜长安本是天真烂漫,单纯质朴的少女,因始终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最后戴上了"心的枷锁"。女性身份是这两个人物形象最显著的共同点,也成了解读她们悲剧命运的关键所在。

    • 承继、变革与再生——浅析小说《告白》的电影改编

      2014, 16(2):73-78.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一部文学改编电影,日本电影《告白》在承继原作叙事形式风格与情感传达的基础上,利用风格化的视听语言以及合理的改编,展现电影化的视听特色,实现主题与人物的重塑与再生。《告白》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改编方法,即依据文学作品本身的类型与风格,适度保留其特色形式和风格特点,并将之合理地视听化;与此同时,去除或改编原著中不符合电影叙事方式与视听规律的部分,充分运用电影自身的艺术特征,实现从一部文学作品到一部电影的改编。

    • >教育与心理研究
    • 高校招生考试满意度测度模型研究——以江苏省数据为例

      2014, 16(2):79-85.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高校招生考试问题,以满意度理论、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础,提出高校招生考试满意度的概念、要素及特征。从高校招生考试的全过程视角,运用PLS-SEM等方法系统构建满意度测度模型,并以江苏省数据为例进行信度检验以及具体荷载、路径系数估计。修正后的模型通过了拟和指标及非参数检验,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高校招生考试满意度指数(CEESI)。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招生考试满意度测度方法清晰简明、实用性强,该测度模型能反映实际情况,并有助于提出相应的总体发展对策。

    • 研究生生命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野

      2014, 16(2):86-90 100.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自杀态度问卷对356名研究生进行调查,并抽取476名本科生实施对比测试。结果发现:研究生总体上能较为客观、理性地看待自杀现象,但也有部分研究生存在生命认知偏差;家族病史、学生干部经历对于研究生自杀态度产生一定影响;性别、家族精神病史、自杀态度、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等因素对研究生自杀意念有重要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改进实践手段、拓展教育空间,让积极心理学在生命教育实践中发挥独特作用。

    • 江苏省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认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4, 16(2):91-96.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创业认知理论的回顾,提出影响大学生休学创业认知的因素模型,并就个体、高校和社会因素对创业认知的影响提出理论假设,采用实证研究讨论各因素对大学生休学创业认知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休学创业认知影响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个体、社会和高校因素,其中高校和社会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高校、社会因素均与个体因素缺乏显著相关。这表明现代高校的创业教育及政策、地方政府的创业扶持措施还有待合理的改进,以期真正为提高学生创业体质发挥作用。

    • 基于系统观的研究型大学人才群体效应解析

      2014, 16(2):97-100.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型大学人才群体的优化以个体的优化为基础,人才群体优化又反作用于人才个体,促进人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研究型大学人才群体中存在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种核效应、纳同排异效应、杂交优势效应、开放效应、非均衡效应、梧桐树效应等八大人才生物场效应,每种效应对研究型大学人才队伍建设都有积极意义和启示。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