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知识与交往——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要素支持
作者: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

王璐婵,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Personality,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on——The Support of Heller’s Everyday Theory for the Subject Element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uthor:
Affiliation: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在赫勒看来,日常生活领域属于“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范畴,而主体应追求由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向自由自觉的发展状态的转变,即由“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向“自为的”类本质对象化的转变。具体来看,主体的这种转变体现在三个方面:由作为个人“自在存在”的特性向作为个体“自为存在”的个性的转变;由作为个人“自在存在”的日常知识向作为主体“自为存在”的理论知识的转变;由作为个人“自在存在”的日常交往向作为主体生成“自为个性”的交往的转变。而日常生活中主体这三个方面的转变对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主体要素的支持。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3-10-25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