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抑或替代:高校“思政课”的生命教育潜能
作者: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体育局

作者简介:

杨建兵,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伦理学、先秦哲学。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2012YB06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2YB062)


Supplement or Replacement:Life Educational Potenti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Universities
Author:
Affiliation:

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 Yichang Sports Bureau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构建科学的、完善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思政课"的生命教育潜能主要体现在:第一,"思政课"传授哲学知识,引导学生审视宇宙与生命,思考道德与价值,提高思想水平,升华人生境界,行使生命认知功能;第二,"思政课"传授法律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的政治、法律和社会生活,行使生活指导功能;第三,"思政课"传授历史知识,介绍革命先烈的生命态度和生存技巧,行使生存教育功能;第四,"思政课"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案设计等基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都可资借鉴,充当生命教育课程的孵化器。挖掘"思政课"的潜能或可为中国高校生命教育开辟新路径。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3-10-25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