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思的《自传》管窥后现代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作者: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作者简介:

戚涛,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文学理论。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Sample Study of Emotive Factors in Postmodern Works through Barth's Autobiography
Author:
Affiliatio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Anhui University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20世纪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思是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学界一方面从社会视角将后现代视作文化多元化和价值相对主义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从本体论的视角,将后现代视作文学本体前景化的结果。本文以心理学为视角,通过细读巴思短篇小说《自传:一篇自录的小说》,试图揭示作品体现出来的边缘型人格的特征,旨在说明边缘型人格对其作品后现代性的的影响,以期为解读后现代性提供一个新思路。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3-10-25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