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典是生态修复责任的归宿——后民法典时代民法与环境法的区别与融合
作者:
作者单位:

1: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 2:中国政法大学标准与法治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

周宇,男,法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法、民商法。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D912.6

基金项目:

福建江夏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课题(00140190)


Environmental Code is the Destin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sponsibility——The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Civil Law and Environmental Law in the Post-Civil Code Era
Author:
Affiliation:

1.Law School,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2.“Stnadared and Law” Institute,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and Law Science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民法典》侵权编规范群规定了环境侵权与生态修复责任,这种立法模式给法律适用、民法典的科学性、环境法典的编纂带来了不利影响。生态修复责任是环境权的救济制度,直接对象是生态功能,客体是环境权。《民法典》调整民事权益,无法调整属于共享性、公益性的环境权,环境权的救济尚需公众参与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公权力的介入等制度的协动,应由公法调整,《民法典》无法承载生态修复责任之重。当前正值环境法典编纂之时,正是实现生态修复责任规范群“完璧归赵”的最好时机,即“出《民法典》,入环境法典”。

    Abstract:

    Environmental Code is the Destin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spon? sibility —— The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Civil Law and Environmental Law in the Post?Civil Code Era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3-03-07
  • 出版日期: